威尼斯穆拉諾島(Murano)一家銷售手工玻璃制品的精品店的英文標牌顯示,其英文水平值得商榷。但店主非常確定,是誰導致具有700年歷史的本地玻璃產品制造業(yè)陷入目前的困境。
該店宣稱:"本店所有商品均非中國制造"。在與其相隔幾個門臉的店鋪里面,酷似穆拉諾島產品的進口商品在以低得多的價格銷售。在外行眼里,這些產品與本地原產商品一模一樣。
由于歐洲深陷債務危機而且瀕臨衰退,中國對歐洲的影響必然會進一步增強。歐元區(qū)各國政府歡迎北京拿出更多的外匯儲備來購買其公債。中國擁有3.2萬億(兆)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。
中國也可能出資,與其它國家共同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提供貸款,以便萬一意大利與西班牙被債券市場拒之門外,IMF有能力向這些國家提供融資支持。
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上周在葡萄牙公用事業(yè)公司EDP(EDP。LS:行情)股權競購戰(zhàn)中勝出,將支付27億歐元(35億美元)收購後者21%的股權。這也表明中國即將大舉投資海外。金融家本能地轉向快速成長的中國,在歐洲政府、銀行和企業(yè)為償付債務準備大量拋售資產之際,盡力向中國買家推介各種資產。
盡管中國*人表示有意實現(xiàn)海外資產多元化,降低公債的比重,但分析師預料,中國在短時間內不會*轉變其對拓展西方市場長期秉持的謹慎態(tài)度。目前非洲和亞洲可能仍是中國的首要投資目的地。
"歐洲將會出現(xiàn)不少收購機會,但我們不會看到中國在歐洲大肆買入,"紐約投資顧問和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公司RhodiumGroup的研究總監(jiān)ThiloHanemann指出。
謹慎涉足
中國對投資歐洲保持謹慎有多方面的原因。
當歐洲賣家希望盡快達成交易時,中國公司在獲得國內監(jiān)管批準方面的漫長拖沓,令其在并購中處於劣勢。中國企業(yè)亦缺乏整合所購海外資產的管理技巧。而且也許更重要的是,中國企業(yè)在國內的投資前景比遠赴歐洲要光明得多。
"如果比較一下中歐的成長速度,你會認為買入一個已在走下坡路的品牌是明智之選嗎?"企業(yè)并購顧問公司Vermillion的合伙人EdwardRadcliffe表示。
但他也指出,一些大型國有及私營中資集團已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挖掘機會。
有著27個成員國的歐盟是中國*大出口市場。但外商直接投資(FDI)卻嚴重滯後,據Rhodium,歐盟統(tǒng)計總額為80億美元,中國方面的數據為120億美元,不及歐盟FDI總額的0。2%。
該公司自2003年以來自行統(tǒng)計該數據,到2011年中期總額為150億美元;盡管高於官方數字,但仍然很少。
Hanemann表示,他相信2012年中資企業(yè)將在歐洲科技和消費產品行業(yè)達成交易,令其在價值階梯中的位置上移,并擴大*份額。